紅場位於紅宮的東面,其四週除與紅宮毗鄰處外均有紅色圍牆,正門雄偉宏美,門上飾有浮凸線花紋圖案,一五星居於門頂正中,門額還浮塑“紅場”兩個鮮紅大字系彭湃手書,兩旁浮塑“剷除封建勢力;實行土地改革”的對聯。
進門後有一條筆直大甬道通場中後處的一座形似舞臺的紅臺,過去用作大會主席臺。1986年在紅場中央原傳聲臺舊址豎立彭湃烈士銅像:昂首挺胸,兩手叉腰,高瞻遠矚,正氣凜然,英姿勃勃。瞻仰者敬撰詩詞不計其數。
紅場原址為明代的社倉,清代稱東倉,清末倒塌,成為草埔,故人稱東倉埔。1927年11月21日,海豐蘇維埃政府成立時,彭湃指示在該地興建紅場,以舉行慶祝海豐蘇維埃政府成立大會。12月1日,在紅場召開有5萬多人蔘加的海豐人民慶祝蘇維埃政府成立大會。場上紅旗飄飄,口號震天,彭湃、董朗、顏昌頤、劉琴西(東江革命委員會代表)、楊望(中共海豐縣委代表)在會上發表講話。1928年1月2日,董朗、顏昌頤等率領的南昌起義部隊紅二師與葉鏞、袁國平、徐向前率領的主廣州起義部隊紅四師以及海豐工農革命軍在紅場勝利會師。
交通從廣州坐班車到海豐縣海城鎮,打車到人民南路即可。
門票免費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