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釣魚臺風景區位於寶雞市陳倉區天王鎮境內,在天王鎮的伐魚河谷(即幡溪谷)中。溪中有一臺石,傳說是西週姜子牙涉政前隱居垂釣之地,故而得此名。風景區內有姜子牙釣魚臺、中國西部影視基地、靜室景區、筆架山景區、金波峽景區、青峰山景區、仙人壩景區、玉皇山景區等八大部分。
姜子牙釣魚臺及其所在的伐魚河谷處在秦嶺北麓。據傳姜子牙就是在此垂釣的時候,遇到週文王的拜謁,輔佐朝政,於是西週得以開國。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唐代詩人李白、許渾,宋代詩人蘇軾等都曾遊覽於此,並賦詩記勝。釣魚臺唐代時就建廟塑像,之後歷代既有修整及重建。如今人們可以看到“太公廟”、“文王廟”、“望賢臺”、“乞子崖”、“釣魚臺”等殿宇,以及一石馱五柏等奇景。
伐魚河畔又一奇特巨石,名為“丟石”,是一塊龐大而完整的石英花崗岩體,上有清乾隆時寶雞知縣徐文博書寫的4個蒼勁大字:“孕磺遺璞”。丟石右上方的河邊有姜太公廟在,始建於唐貞觀年間,明清皆有重修。廟前正立著4棵40餘米高的參天古柏,枝杆粗壯,根深葉茂,四季常青,傳說為唐代所植,為釣魚臺景觀之一。姜太公廟盤山而上,即到週文王廟。文王廟依山而建,廟堂重瓦危簷。隔河的山腰上還有武王廟和武吉廟。每年的正月初一至十五這些廟宇有廟會。
歷史上的姜太公,姓姜名尚,字子牙,號飛熊。生在商世,因見紂王無道,遂棄官出走,隱居在此,終日以垂釣度日。“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成為後世人們的津津樂道的俗語。後來週文王禮賢下士,親到伐魚河畔請姜子牙出山。於是,被尊為軍師的姜太公遂輔佐文武二王開創了西週霸業,自己亦名留青史。
交通從寶雞汽車站乘坐發往虢鎮的汽車,在虢鎮有小公交或出租車前往釣魚臺。
門票3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