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級4A景區,位於濟源市東北15公里的五龍口鎮境內,面積約128平方公里,分溫泉、盤谷、沁河、愁兒溝、陽落山白澗溝五大景區。
五龍口古稱枋口。因秦時即在沁河出山處開鑿秦渠,引水灌田,以核對枋木為閘,故名枋口。它開創了隔山取水之先河,也是最早利用水流彎道原理的水利工程,不淤不塞,利澤至今,因此具有很高的科學研究和文物價值,是我國古代四大水利工程之一,可與都江堰媲美。從兩漢、三國、隋、唐至宋、元都曾擴建,到了明代萬曆年間,在沁口附近相繼開挖了利豐、廣濟、廣惠、永利和興利五條水渠,形成了五龍分水之勢,所以又稱五龍口。
景區內的陽洛山上真實茂盛,有豐富的原始次生林,為野生動物提供了良好的棲息條件。據查,這裡有太行獼猴20多群,3000餘隻,近幾年開闢了獼猴園,經人工馴化400多隻,能招之即來,與遊客嬉戲,照相,頗具情趣。廣闊的沁河灘,猶如流濱浴場,河水可淋浴、游泳、泛舟,質地細膩且無汙染的沙灘,可跑馬、可晒太陽。
近年來,在五龍口東發現的溫泉,常年水溫53度,最高可達72度,地熱區域東西長1000米,南北寬300米左右,是我國內陸水溫最高、水質較好的氯化物、硫酸鹽、鈣鈉質醫用地熱礦泉。
一、山水景觀
五龍口風景區呈現塊狀分佈,景區大部分為山地自然景觀,其主要景區又分為五個近似於平行的南北走向的景區,由西到東分別為盤谷景區、泌河景區、溫泉景區、愁兒溝景區、白澗陽落山景區,很自然地形成了山—水—山—水—山這樣一種高低起伏、仰揚變化、剛柔相濟、陰陽互變的構成模式,各景區又有不同的環境氣氛和風格。
二、動植物景觀
五龍口景區內有獼猴群落分佈,為五龍口提了難得的自然動物資源,是最具特色的動物景觀。五龍口獼猴,現稱之為“太行獼猴”,在進化系統上屬靈長目猿科,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五龍口景區現有獼猴九大群,約3000只左右。此外景區內還有山鷹、綿雞、野山羊、野兔及各種山雀、鳥類等其他動物景觀,景區內還盛產中藥材全蟲(即蠍子)。植物景觀主要是由刺槐、棟樹、香椿、側柏、黃荊、黃櫨、連翹、山葡萄等構成的原始次生林。
三、人文景觀
古文化遺址距五龍口東南兩公里,泌河南岸有一臺地,稱“泌臺”。有史以來,洪水氾濫均未殃及。據資料表明,這裡有仰韶、龍山文化遺址,地面灰層堆積三米左右,多有史前文物。唐時相國裴休在此築園,鼎盛一時。在泌臺對面泌河北岸的留村附近,也發現了仰韶文化遺址。這些古文化遺址的發現,表明五龍口史前遍有人類居住,是一處歷史悠久的人類生息繁衍之地。
景區設置有觀光電梯,為全國首創,垂直高度150餘米,每小時可載300多人,號稱“天下第一梯”。
交通在濟源公交車站有直達旅遊班車,每40分鐘一班。
門票50元(含觀光電梯)
開放時間:7:3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