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板街與尚書浦平行,南北貫通,並連接支路成百腳狀,全長三華里,其主幹道長800米,由2072塊條形花崗石板鋪成。古街狹窄,屋簷相對,成一線天,兩側小樓相依,隔街攜手授碗,成為古鎮的特有風貌。
石板街始建於南宋,明清進一步延伸修繕;民國三年又以重金聘青浦縣朱家角築路名匠王世昌,重新整理修繕,遂形成今天縱橫交錯、貫穿古鎮南北的格局,是江南古鎮儲存最長、最好、最完整的石板街。
石板街面是人行道,石板下是下水道,沿街臨河,且與每家每戶的下水道及河灘相溝通,從河灘駁岸邊洩水入河,是優良的排水系統,即使傾盆大雨也排洩暢通,雨停水乾,從不積水。
石板街所用條石均寬50公分,均長2米以內,穩固而耐用,修理替換又很方便,是科學性和實用性、美觀性良性結合的典範。石板街所用之條石有一美麗名稱“胭脂紅”,現已無法考證“胭脂紅”石產自何地,但條石的美麗永遠地呈現在眾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