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鶴鬆(巖):位於白鶴峽口。巖錘形,高約20米,臨水而立,猶如一位[獨釣寒江雪]的蓑笠翁,而巖頂卻生長著一棵不老鬆,與它邊上的另一株同齡鬆相對應。傳說,巖頂鬆是單身漢,岸上鬆是寡婦,每到夜間月色下,兩棵鬆會緩緩地相偎在一起,宛如一對情人相會。
白鶴渡:位於三插溪與司前溪交匯處飛雲湖西北部終端的白鶴峽口。
傳說,上古時洪水氾濫,濁浪排空,生靈塗炭。其時太白金星乘白鶴週遊世界,一日來到飛雲將之源,只見白茫茫一片,連飛禽走獸都鮮有立足之地,紛紛圍繞仙翁所秉白鶴飛翔,祈望生存。仙翁見狀動了惻隱之心,上奏玉帝,令四海龍王將水褪去九十九丈九尺,使各地山川江河田園重現,萬物復甦。由於飛雲江水源豐富,白鶴仙翁遊過的源頭--兩溪交匯處仍十分開闊,人們為了交通方便,遂在此處設一渡口,稱白鶴仙渡,簡稱白鶴渡。又有傳說,渡船是由當時白鶴仙翁隨手從銀豆樹上摘下的銀豆殼拋入江中化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