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平均氣溫 |
一月 | 二月 | 三月 | 四月 | 五月 | 六月 | 七月 | 八月 | 九月 | 十月 | 十一月 | 十二月 |
日均最高氣溫(℃) | 7℃ | 9℃ | 12℃ | 16℃ | 20℃ | 23℃ | 22℃ | 21℃ | 20℃ | 17℃ | 12℃ | 8℃ |
日均最低氣溫(℃) | -9℃ | -6℃ | -2℃ | 1℃ | 6℃ | 10℃ | 10℃ | 10℃ | 8℃ | 2℃ | -4℃ | -8℃ |
平均降水總量(mm) | 1 | 1 | 3 | 7 | 27 | 77 | 125 | 130 | 64 | 8 | 1 | 1 |
大昭寺介紹 |
|||
大昭寺始建於七世紀吐蕃王朝的鼎盛時期,建造的目的據傳說是為了供奉一尊明久多吉佛像,即釋迦牟尼8歲等身像。該佛像是當時的吐蕃王松贊干布迎娶的尼泊爾尺尊公主從加德滿都帶來的。之後寺院經歷代擴建。 十二歲等身像現在是大昭寺的鎮寺之寶,這是大唐文成公主入藏時從長安帶去的,而八歲等身像於八世紀被轉供奉在小昭寺。 大昭寺建造時曾以山羊馱土,因而最初的佛殿曾被命名為“羊土神變寺”。1409年,格魯教派創始人宗喀巴大師為歌頌釋迦牟尼的功德,召集藏傳佛教各派僧眾,在寺院舉行了傳昭大法會,後寺院改名為大昭寺。 大昭寺是西藏現存最輝煌的吐蕃時期的建築,也是西藏現存最古老的土木結構建築,開創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廟佈局規式。大昭寺融合了藏、唐、尼泊爾、印度的建築風格,成為藏式宗教建築的千古典範。 大昭寺殿高4層,整個建築金頂、斗拱為典型的漢族風格。碉樓、雕樑則是西藏樣式,主殿二、三層簷下排列成行的103個木雕伏獸和人面獅身,又呈現尼泊爾和印度的風格特點。寺內有長近千米的藏式壁畫《文成公主進藏圖》和《大昭寺修建圖》,還有兩幅明代刺繡的護法神唐卡,這是藏傳佛教格魯派供奉的密宗之佛中的兩尊,為難得的藝術珍品。 小帖士:下午在2樓平臺會有喇嘛辯經,值得一看。從大昭寺的金頂(頂樓)可以遠觀布達拉宮。 大昭寺是拉薩的“心臟”,在藏區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大昭寺門口用身體丈量的信徒永遠是最感人的場景,如果有時間的話,可以在冬日的陽光下坐在寺門口晒晒太陽,發發呆。 交通可從市中心步行前往,或乘中巴在藏醫院下車,如果坐三輪車則需4元左右,出租車起步費10元。 門票門票85元,藏族人免費。每年10月20日至次年4月20日執行淡季門票35元。若在大殿內攝影需另花90元買一張攝影許可證。 開放時間:7:00-12:00,15:00-18:30。上午11:30前主要為信教群眾開放,之後對遊客開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