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平均氣溫 |
一月 | 二月 | 三月 | 四月 | 五月 | 六月 | 七月 | 八月 | 九月 | 十月 | 十一月 | 十二月 |
日均最高氣溫(℃) | 7℃ | 9℃ | 14℃ | 20℃ | 26℃ | 29℃ | 32℃ | 31℃ | 28℃ | 22℃ | 16℃ | 10℃ |
日均最低氣溫(℃) | -1℃ | 1℃ | 5℃ | 11℃ | 16℃ | 21℃ | 25℃ | 24℃ | 20℃ | 13℃ | 7℃ | 1℃ |
平均降水總量(mm) | 34 | 42 | 68 | 58 | 77 | 139 | 138 | 117 | 43 | 42 | 37 | 22 |
茅山新四軍紀念館介紹 |
|||
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是學校、機關、企事業單位主題教育活動必到處。 新四軍紀念館坐落於茅山鎮,建築獨特,1985年建成,1988年重建佔地面積約16000平方米,館內展出各類實物及圖片3000餘件,並採用聲、光、電等高科技手段,生動展示了當年新四軍奮起抗日的英勇場面。 一九三八年夏,陳毅、粟裕等同志率領的新四軍東進抗日,創建以茅山為中心的蘇南抗日依據地。它是中國共產黨在華東敵後最早創建的依據地之一,它長期屹立在敵人的心臟地區,充分發揮了尖刀作用,基地作用和樞紐作用,為中國革命作出了重要貢獻。 為了緬懷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豐功偉績,教育後人,經省委批准,於一九八五年九月建成了茅山新四軍紀念館,一九九八年又在原館址的基礎上,進行了重新翻建。 新館佔地面積一萬六千多平方米,展廳建築面積三千七百多平方米,基本陳列是《新四軍蘇南抗日戰爭歷史陳列》。展覽共分"蘇南人民奮起抗擊日軍侵略者"、"新四軍開闢茅山抗日依據地"、"新四軍東進北上"、"蘇南抗日依據地的艱苦堅持"及"蘇南人民奪取抗日鬥爭的最後勝利"五大部分。展出各種珍貴文物和歷史資料3000餘件. 新館造型別致,雄偉壯觀,即表現了茅山三座山峰的雄姿,又展現了革命前輩業績光照千秋的氣勢。從1985年開館以來,每年接待遊客是由原先的10萬餘人次逐漸增加到每年30萬餘人次。館內還先後接待了中央以及省、市、部隊等高級領導幹部,新四軍老幹部,老戰士達一萬人次;依據有關部門的安排,原新四軍領導吳仲超、王必成、段煥競、江渭清的骨灰均安葬在紀念館院內。近年來被省、市有關方面列為"校外德育基地"、"青少年革命傳統德育基地"、"中小學生德育基地"等。 茅山新四軍紀念館於1998年在原館址的基礎上進行了新館的重建工作,整個工程歷經一年半緊張設計,修建與佈置之一,於1999年3月15日正式對外開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