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平均氣溫 |
一月 | 二月 | 三月 | 四月 | 五月 | 六月 | 七月 | 八月 | 九月 | 十月 | 十一月 | 十二月 |
日均最高氣溫(℃) | 0℃ | 1℃ | 4℃ | 8℃ | 11℃ | 13℃ | 15℃ | 15℃ | 11℃ | 7℃ | 4℃ | 1℃ |
日均最低氣溫(℃) | -9℃ | -8℃ | -4℃ | 0℃ | 4℃ | 7℃ | 9℃ | 9℃ | 6℃ | 1℃ | -3℃ | -7℃ |
平均降水總量(mm) | 16 | 26 | 53 | 115 | 172 | 223 | 376 | 441 | 216 | 105 | 46 | 17 |
聖積晚鐘介紹 |
|||
沿鳳凰堡之字形坡道上去,便可見紅柱六角重簷鍾亭,亭額懸“聖積晚鐘”橫匾,裡面銅鐘為明代嘉靖年間別傳禪師所鑄,重12.5噸,高2.3米,口徑2米,鍾脣為12缺荷葉形。鐘上刻有一些經文、歷朝部分帝王和高僧的名諱等。 該鐘曾懸掛在南門外的聖積寺內。近聞之,聲洪壯;遠聞之,聲韻澈;傳靜夜時可聲聞金頂。佛教認為鐘聲可以“警醒頑愚”,自我反省,檢討自己的過失,規正自己的行為。所以寺裡的鐘頗有講究。這口銅鐘便是峨眉山的佼佼者,被譽為“巴蜀鐘王”,是一件很珍貴的文物。 傳說當年別傳禪師募鑄好銅鐘後,懸掛於聖積寺鐘樓上,囑附弟子們:“我去外地雲遊,三天之後,爾等始可敲鐘,切記!”誰知和尚離寺不久,一小沙彌急想聆聽鐘聲,不顧師父的叮囑,掄起鍾錘便敲,“當”的一聲,宏亮的鐘聲在空中迴響,山谷齊鳴,越傳越遠,一直傳到和尚的耳朵裡。此時老和尚才走出30華里,一聽鐘聲,神色大變,惋惜地說:“如果三天之後再敲鐘,那鐘聲將會隨我傳到已走三天路程的地方啊。” 1959年,聖積寺廢,鍾擱置於道旁。1978年,峨眉山有關文化部門將銅鐘遷移到報國寺對面的鳳凰堡上,並建亭覆蓋維護。 “聖積晚鐘”亭位於報國寺對面鳳凰堡上,為八角攢尖鍾亭,是為了覆蓋維護從聖積寺遷移出的大銅鐘而修建的。莊重典雅的鐘亭、參天蔽日的翠柏、週圍百餘通碑刻的古碑林,與古拙凝重的巨鍾渾然一體,融和了自然美與人文美。 峨眉山傳統十景中唯一的一處人文景觀。其銅鐘為全山第一大鐘,有“巴蜀鐘王”之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