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南京市東郊紫金山(鐘山)南麓獨龍阜玩珠峰下,茅山西側。 明孝陵佈局宏雄,規制嚴謹,陵神道開了彎而且長的先例並影響了明清兩代。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墓花了17年時間建成。現存的僅為陵園最後部分。 其總體佈局分為兩部分:一是導引建築的神道,神道上立有石獸、石人,陵園的宜城有遂逍可登其頂,頂的正中有石刻“此山明太祖之墓”;二是陵寢主體建築,即是朱元璋葬地。大金門旁的四方城有朱棣為其父立的“大明孝陵神功聖德碑”。
●明孝陵主要景觀 神道 陵墓的神道從四方城開始。四方城是一座碑亭,其頂部已毀,僅存方形四壁,內有立於龜趺座上的石碑一塊,碑文由朱棣親撰,計2746字,詳述明太祖的功德。 神道石刻為整塊石料雕鑿而成,體量高大,生動粗獷,是明代皇陵石刻中的經典之作。 800米長的神道石刻,前半段立石獸6種12對,依次是:獅、獬、駱駝、象、麒麟、馬,每種4只,兩立兩臥。 石獸盡端立石望柱(又稱華表)一對,過此折向北,列石翁仲8軀,文臣武將各四,分立道旁。
硃紅大門 明孝陵的硃紅大門坐北朝南,正對梅花山,門額上書“明孝陵”三字。碑亭後原建有兩御亭,西邊叫宰牲亭,東邊的稱具服殿。 享殿 明孝陵地面木結構建築大多毀於1853年清軍與太平軍之戰。在原享殿的位置上尚可見到64個石柱的基礎,由此可以想象當年享殿的規模是很大的。現在享殿為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復建,比原來的要小得多,內供奉朱元璋畫像。 享殿後是一片縱深100餘米、寬數十米的空地,中間有甬道,兩邊林木茂盛。甬道盡頭有石橋,稱大石橋,又稱昇仙橋,意思是過了此橋即為“仙界”。
明樓 橋北是一座寬75米、高16米、進深31米的城堡式建築,稱方城。出隧道東西各有石級可登城頂。城頂原建有宮殿式建築明樓,明樓頂部及木質結構已毀,現僅存四面磚牆。 在方城頂上極目遠眺,東面有中山陵,南面是梅花山,西面有中山植物園,北面是“寶頂”。
寶頂 寶頂是一個直徑約400米的圓形大土丘,即朱元璋和馬皇后合葬的地宮。它的四週有條石砌成的石壁,其南邊石壁上刻有“此山明太祖之墓”七個大字。四週樹木蔥蘢,松濤陣陣,令人不禁而發思古之幽情。
●明孝陵背景知識
墓址的確定: 獨龍阜是一座位於紫金山主峰之下的小山丘,高150米,直徑約400米,像是一座巨大的天然墳冢。中國的封建皇帝常把自身比作真龍天子,在獨龍阜建陵,很符合封建迷信的要求。 朱元璋登在南京基後不久,就很關心自己死後的“天堂”,便開始籌劃營建陵墓。劉伯溫、徐達、常遇春等大臣一致不約而同建議“獨龍阜玩珠峰”。陵墓的墓址就這樣定下來。
墓名的由來: 洪武十五年(1382年),第一期工程完成後,正好遇上馬皇后去世,朱元津為她舉行了隆重的葬禮,並將其靈樞葬人陵墓,封她為“孝慈皇后”,“明孝陵”陵墓名稱由此而來。1383年,孝陵的主體工程大殿建成。1392年,皇太子朱標去世,葬在孝陵東,稱為東陵。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建成“大明孝陵神功聖德碑”,整個建陵工程才告結束,工程歷時23年。 整座明孝陵建築範圍,東起孝陵衛,南到衛崗下馬坊,西抵城牆邊,北達獨龍崗半山腰,方圓20多公里,可謂規模恢宏。
地宮之謎: 明孝陵是朱元璋的陵寢建築,但其地宮的具體位置在哪裡,一直眾說紛紜,史無定論。朱元璋下葬時曾有13個城門同時出殯和葬於南京朝天宮、北京萬歲山等民間傳說。 為了弄清歷史真相,1998年開始,考古專家用近6年時間做精密勘探後認為,獨龍阜就是明孝陵地宮的中心位置,朱元璋就葬在獨龍阜下數十米處,而且這座地下宮殿儲存完好,排除了過去流傳的地宮被盜之說。 明孝陵導遊圖 明太祖朱元璋與馬皇后的陵墓,是我國古代最大的帝王陵寢之一,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教科文組織將明孝陵與北京十三陵作為明清皇家陵寢的一部分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交通乘遊2、3路、20路車可達。 從中山陵到明孝陵、靈谷寺,有旅遊小火車可以到達,憑中山陵的門票可以免費坐去靈谷寺的小火車;如果持聯票則可以免費乘坐去中山陵的小火車;如果持聯票,可以租用8-10座的電瓶車,有導遊講解,20元/人,可以到達中山陵內任何景區。 門票1、景區聯票,70元,包括明孝陵、梅花山、梅花谷、紅樓藝文苑、紫霞湖5個景點。 2、中山陵景區(門票80元,包含景點中山陵、靈谷寺、音樂臺、孫中山紀念館)、明孝陵景區的景區套票,140元,包含區內所有景點。 3、中山陵年票150元,除涵蓋了兩景區內所有景點外,還包括白馬公園、頭陀嶺山頂公園、美齡宮、紫金山天文臺、中山植物園。 辦票點:中山陵園風景區各售票處、年票所含景點的售票處、景區營銷導遊服務中心。購買優惠年票時,必須持有效證件和一寸照辦理。 開放時間:8:00-18:00 小貼士:明孝陵景點方城明樓、顏真卿碑林正在修繕,無法參觀。09年梅花節慶期間(2月20日~3月20日),中山陵門票是80元,明孝陵—梅花山是40元,套票是115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