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緬甸玉佛寺隔著馬裡士他路,是馬裡士他和摩綿區一帶一個明顯的地標。 玉佛寺在現代建築的基礎上體現了緬甸傳統建築風格之美,是新加坡緬甸社群的驕傲。緬甸境內的佛寺建築絕大多數是平房,本地這座則有四層樓高;在緬甸境外的佛寺幾乎都是由其他建築物改建而成,本地這座一磚一瓦都從零開始,是緬甸境外最雄偉的緬甸寺廟。 緬甸傳統建築與藝術之美,體現在玉佛寺層層疊疊的木結構屋簷上,和寺廟內外的木雕上。這些雕刻都出自緬甸工匠之手,用緬甸最高級的柚木雕成,總重量達29噸。 玉佛寺的天花板和柱子上的花飾是緬甸藝術的另一種體現。 玉佛寺也保留了緬甸古代建築的特色。寺內二樓的欄杆來頭可不小。欄杆樣式據說是仿照緬甸文化古城曼德勒(Mandalay)一座皇宮建造的。 大理石坐佛 玉佛寺內還有一尊令人讚歎的大理石坐佛。坐佛高11英尺(約3.85米),重10噸,文件來自曼德勒以北48公里的實概山(Sagyin Hill)。在曼德勒完成雕塑後,於1921年運到新加坡來,是緬甸境外佛寺最大的坐佛。 宗教及社群活動中心 佛寺是緬甸人的生活重心,緬甸人幾乎人人都是佛教徒,宗教已完全融入他們的生活當中。佛寺不僅是他們的精神殿堂,也是社群的核心。緬甸人也在佛寺裡舉行婚禮、慶祝生日和宴請賓客。新加坡緬甸玉佛寺是本地唯一的緬甸佛寺,很自然的它便成了本地緬甸人的宗教及社群活動中心。 每年的緬歷新年,即潑水節,都有好幾千名緬甸人到玉佛寺來。他們在佛寺裡以傳統方式迎接新年,品嚐佛寺為他們準備的家鄉菜。 每年8月的講經日,玉佛寺也聚集了很多緬甸人。另外,每個星期六晚上,總有一批緬甸人,少時三四十人,多時整百人,參加以緬甸語進行的頌經儀式,有的還穿上緬甸民族服裝出席, 到寺裡膜拜。從他們的裝扮推測,當中有好些緬甸人,身在異鄉特別想家,玉佛寺便成了這些異鄉人心情的停泊站。 此外,每個週末及佛教節慶日,一批善男信女都會到寺裡為住寺僧侶準備午餐。他們每人負責一道菜,有咖喱魚、咖喱豬肉、咖喱羊肉、蔬菜和湯,還有一大盤蝦醬,都是緬甸人的日常菜餚。賓客們用手抓飯菜吃,以緬語閒話家常,使人如有置身緬甸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