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城內西大街,元代建。自元泰定元年(1324年)至清光緒六年(1880年),先後維修、擴建42次,形成一規模宏大、體系完備的建築群體。
廟宇坐北朝南,佔地約2萬平方米,前有大照壁、文明坊、文筆亭,東有文昌宮,西有忠義詞、節孝詞、節孝坊。
中軸線上為五進重院:第一進院落前有“浮宮”、“快睹”、“仰高”三坊,後為“根星”、“金聲”、“玉振”三門,左右“德配天地”、“道冠古今”兩坊相向;二進院落中心為“伴池”、東禮門、西義路。池北中軸線上為“前門”,其耳房為名宦詞。
西為鄉賢飼;三進院落主體為大成殿,兩側為東西點。大成殿後由“救救“坊”與左右“升堂”、“入室”二門組成第四重院落;明倫堂居後,其東側為崇聖飼,左右接垣牆而形成第五進院落。近年因市政建設,部分建築相繼拆除,現存有“浮宮”、“快睹”、“仰高”三坊,以及伴池、前門、名宦詞、鄉賢詞、大成殿、明倫堂、奎光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