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北郊虞山北麓。南齐时由邑人、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为寺,初名大慈寺,梁大同三年(537年)改名兴福寺,唐咸通九年(868年)懿宗赐“破山兴福寺”额。唐代诗人常建作《题破山寺后禅院》诗后,寺名声更盛,历代文人名流题咏甚多。寺屡经兴废,文革中尽毁。
交通
从1980年至1982年5月,翻建了藏经楼和观音殿,修整了天王殿、禅堂、斋堂、廉饮堂和东西长廊。其中天王殿三间。另有东西寮房也都进行了重大翻修。1982年6月起,开始修复大雄宝殿、华严学院楼、四高僧殿、曲径通幽廊,天王殿装金,重塑大殿三世佛、十八罗汉,开挖西园放生池,建石舫,搬迁客ぃ沧傲酥刂谋ΧΑU庑┕こ讨1983年12月完工,后列入全国重点寺院后,寺得到全面恢复,成为常熟最大、最著名的寺院及游览胜地。
周边景点:
破龙涧,兴福寺山门前涧水名破龙涧。相传唐贞观年间,有白龙和乌龙激斗于此,一龙战败逃遁,仓皇间龙尾划山坡而成涧。涧中有天然褚石,传即龙血所凝成。此涧深邃,逶迤直上虞山,平日溪流淙淙,雨后山水奔腾声震山谷。此涧中段有天然巨石飞架涧上,石头若罗汉,人称罗汉桥。
四高僧墓,在兴福寺东百米处。四高僧为:唐代怀述、常达,五代后梁之彦 ,宋代晤恩。四僧以佛学深邃和操行高洁被尊为高僧。古木森森处有石塔四座,周有围墙相护。墓门镌联:异代并成罗汉果,空山时落曼陀花。
舜过泉,又名胜果泉,在四高僧墓之南。呈长方形,纵横各一米左右,石壁刻有“舜过泉”三字。泉水出于此地,虽久旱而不涸,水清醇之极。相传虞舜过此曾汲泉而饮,故名。昔日,王四酒家取此泉水酿制的桂花白酒甘醇芬芳,质佳味美,成为常熟特产。
联珠洞,在兴福寺后二里许山腰。洞高一人多,宽三丈,深五丈,可容五六十人。洞顶有孔漏下山泉,四散如珍珠联贯,故名联珠洞。洞口有李根源题“联珠洞”三字。清同治年间洞前建有联珠庵,后毁。解放前共产党曾在此召开过苏南等县的秘密联席会议,故列为常熟市文物保护单位。
背景知识:据地方文献记载,在佛教大盛的南北朝的南齐时,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为寺,初名“大慈寺”。至梁大同年间,拓建寺基时挖到了一块石头,清除石上泥土后,发现此石纹路左看如“兴”字,右看象“福”字,于是,这块“兴福石”便保留了下来,而寺名也因此而改成了“兴福寺”。
常建称之为“破山寺”:据古籍载,相传唐代贞观年间,虞山出现一条白龙,白龙变化为白胡子老翁,常到兴福寺听高僧讲经。高僧问他从何处来,老翁答:我不是人,是龙。问:可以看看你的本相吗?答:可以,但你别害怕。老翁现出原形,果是一条张牙舞爪的白龙。高僧见了感到恐惧,连忙口诵咒语,召来揭谛神,揭谛神化作一条黑龙与白龙相斗,白龙不能胜,冲山而去,寺前山坡为之破裂,故称“破山”。破山寺因此而得名。
而寺前破裂的山坡则形成了一条山涧,称为“破山涧”,因与龙有关,又称为“降龙古涧”。唐代的武则天倡导佛教,但到会昌年间,武宗李炎却厌恶佛教,诏废天下寺庙,破山寺遭到了极大破坏。
唐宣宗即位,佛教又得以复兴。咸通三年(公元862年),唐懿宗特赐破山寺一口大钟。咸通九年又赐“兴福寺”匾额,于是又恢复了兴福寺原名,延用至今。公交7、8、9、102、110、116、120路可达。
门票15元。